“土特产”是农民增收致富,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一剂良方■■◆◆。近年来,山西坚持农业“特★★■◆■★”“优”战略◆★★■◆,打好“有机旱作”“特色优势◆◆”“加工转化”三张牌,建链强链延链补链,加速释放“土特产”优势,持续带动农民增收。
左权县是全国承担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”试验任务的4个试点县之一。近年来,该县依托良好自然生态资源,先行探索■◆◆■★“两山”转化路径◆■■,开辟出一条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转型新路径,其打造的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正是生动实践◆■◆★★。2023年,泽城、桐峪★■■★◆★、老井三大片区接待16.3万余人次◆◆■★■◆,直接带动就业500人,间接带动就业4万余人。
行走春耕一线,全省各地各部门合力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◆★★◆,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★■■,夯实今年粮食丰收基础。
围绕“三农◆■★■★★”工作,党和国家一以贯之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◆■★,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,进行一系列重要实践★★。
老井村是电影《老井》的原型村◆■,与老电影中的旧光景不同,眼前的光景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,“很红很火”!
2024年■◆■,山西将聚焦★■■★◆“稳粮保供、学习运用‘千万工程’经验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◆★■”“三件大事”,扎实实施★■“粮食单产提升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现代设施农业增效、产业融合提效”等★■■★■★“九大工程◆■★★■■”,还将启动绿色高效生产■◆★★■■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五个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■★■。
黄土高原上,阡陌织锦绣。★■★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不断被解锁■★★◆、被吸收、被丰富……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“农村篇”在三晋大地徐徐铺展。
很重要的是★■,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◆★■◆“千万工程◆■■■◆”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,肯定了“千万工程”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◆◆◆■。
20年来,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★★◆◆◆★,★◆★“千万工程★◆■★”经验从之江走向全国◆■,成为引领各地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面鲜艳旗帜★★★。
四月的左权,微风吹细雨,草木染新色◆■★◆★◆。老井村老王叔早早就起身忙碌,他开了一家农家乐,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,短短一年时间就在周边区域小有名气。
眼下正是春耕春管好时节◆★。在长治市武乡县故城镇故城村田野里,农机手正驾驶着旋耕机来回穿梭,一大片土地有序焕新,新泥的气息扑鼻而来。贾志明站在田间小道上,看着自家初醒的农田感叹★★◆◆★,◆■◆“粮食丰收,良种是根本,机械是关键★★■。”
起笔点墨,落笔成诗。深入学习运用■★★■■◆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奏响农业强■◆★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动人乐章★◆■◆■。
连日来◆◆◆★,山西南部小城的气温逐渐升高。走进运城市夏县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◆■★◆◆■,目光首先被一座座整齐透亮的日光温室大棚吸引。和大棚外略显单调的色彩不同,大棚内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。管护员正穿梭其中,忙着选苗★■◆、间苗、拼盘,各个环节有条不紊■■■。
稳面积★■■◆■★、提单产★■■■、强管理★■,落实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■■★■◆,桩桩件件、大大小小离不开科技创新这把“金钥匙■◆★◆”。
黄河新闻网讯(记者 张旭)务农重本,国之大纲。在中国,农业的事儿◆★★■、农村的事儿、农民的事儿★★,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◆■。
2023年4月24日,山西收到来自联合国的喜讯——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■★、农业农村部授予■■◆■◆★“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”。同年,庄上村还荣获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“能源转型变革者”奖项■◆★■■★。
向■◆★◆■◆“绿”挺进◆◆◆■、逐■◆◆★★◆“绿”而行◆★■■■。荒废窑洞变成了光伏庭院◆■★,荒坡荒地改造成了光伏廊道■■◆■■,村民生产生活全部电气化,不仅在庄上村■★,山西广大农村坚持因地制宜★■、分类推进★■★■■,正由内而外蜕变新生。
2024年,山西将全面实施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提升◆■★◆、全面整治”■◆◆■★,提出全年建设3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、25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的精确目标,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。
习强调:“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,实现乡村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。”
近年来,山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通过垃圾治理、污水处理■★■◆■◆、厕所革命■★■★◆◆、庭院美化等一系列措施◆★◆◆★,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广袤乡村实现华丽蝶变■★◆■,◆◆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如诗意境清晰可见■★◆★◆。
2024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★★■■★,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。眼下,随着“千万工程”不断推进,将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,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。
2024年,中央一号文件全面贯彻习关于做好■■◆★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指示,立足“三农★◆■★◆★”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方位,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★■★★★◆,以学习运用■◆■◆“千万工程★◆■◆◆”经验为引领◆★,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。
一边将特产变订单,一边用山水换金银,乡村产业提质增效,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“我们园区采用智能化设备进行育苗,建设了日光温室◆■◆■■、连栋大棚和智能大棚等育苗区■★◆■,幼苗的出芽率和成活率都在90%以上。”产业园负责人崔丽娟说道,“园区培育了西瓜、西红柿◆■★、辣椒等各类品种,不仅能满足周边农户的需求■■,订单的辐射面也在不断向省内其他县市延伸 。”
“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■★★★,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……◆◆■◆◆★”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山西民歌《夸土产》■★,是山西“土特产”资源丰富的历史注脚★■★■。进入新时期,山西■◆★★■“土特产”成为“金名片”,响誉全国◆◆■◆◆★,逐浪海外。
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。习强调:“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”“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‘三农★■★★★◆’工作的中心任务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★◆◆”
多年来,山西不断强化科技创新,着力破解一批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技术瓶颈◆◆■★,不断为全省“三农”发展增动力★★◆★★、添活力■★。山西省粮食产量分别在2013年、2020年、2022年先后跨过270亿斤、280亿斤、290亿斤三个台阶。2023年山西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■◆◆.5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偏关县地处山西北端◆★◆,这里自然环境一度恶劣★◆,“污水靠蒸发、垃圾靠风刮”◆◆★★■■。如今■★★■★,经过几代人的精心治理,雁北古关满山劲翠,景色宜人,换了模样★■★◆★★。同时,偏关县依托黄河、长城、古村、古堡等优势资源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◆■◆,村民日子越过越甜。
在忻州市偏关县太虎坡文化广场,广场舞队伍刚刚散去。提起过去的县城面貌,杨阿姨忍不住“吐槽”:“街上泥泞不堪,墙角是◆■‘公共厕所◆◆◆★◆■’,家门口的下水道夏天臭气熏天■◆,冬天污水结成冰,脏乱……”
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7元,增长8.3%★■★,增幅高于全国◆★■◆★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39元,增长15.6%。2024年,山西锚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一目标,从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■■◆、优化乡村产业平台建设、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等六大方向■■◆◆◆,聚力写好“土特产”文章。